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清代优异世管佐领考——以阿什达尔汉家族佐领为中心
  • [摘要]优异世管佐领是清代君主为奖励投顺有功、建立殊勋的大臣和姻亲而编设的可世代承袭的佐领。因这种佐领具有奖励大臣的特殊意义,必须保证传承有序,故雍正、乾隆两朝专门清查其根源并制定了完备的承袭规则。本文以叶赫纳喇氏阿什达尔汉家族的三个佐领为例,利用满文档案、家谱等文献,考察该家族佐领的编设、认定、承袭等问题,特别关注围绕承袭权的诉讼。
  • 关康
  • 全文[ PDF 0.0 MB ] 2017.2(4):0-0  共有 1556 人次浏览
  • 明代松潘的“黑人”和“白人”
  • [摘要]明代松潘地区羌藏民族有“大姓”、“小姓”和“黑人”、“白人”的划分。《松潘边图》上的“黑人”、“白人”与“大姓”、“小姓”并不构成严格对应关系。明代松潘“黑人”、“白人”的划分,与羌藏民族“以白为善,以黑为恶”和以“心之顺逆”自划“心白人”、“心黑人”的风俗习惯相关,是明人“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白人”为“善寨”,顺服明王朝,是抚的对象;“黑人”为“恶寨”,叛逆明王朝,是剿的对象。明人对羌藏民族“黑人”、“白人”与“生番”、“熟番”划分的依据基本相同,其与明王朝的顺逆关系构成其划分依据的核心内涵。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二者可以相互指代,“生番”、“熟番”划分可以成为区别“黑人”、“白人”的依据。
  • 旷天全 黎小龙
  • 全文[ PDF 0.0 MB ] 2017.2(4):0-0  共有 1629 人次浏览
  • 马卫集书中的契丹“都城”——兼谈辽代东西交通路线
  • [摘要]12世纪初,中亚谋夫(Marv)人马卫集曾记载了一条著名的东西交通路线,其东段自沙州(今甘肃敦煌)东行二月抵达Khātūn-san(可敦墓),再行一月至ūtkin,复行一月抵契丹都城ūjam。学界一般认为ūtkin即郁督军(tükn),ūjam系辽上京。考诸契丹语汇,ūtkin应为契丹语词*ūdki,意即“上京”;ūjam很可能源自契丹语化的“御帐”(*u-a)一词,盖指辽帝之行宫。正是由于辽的政治中心在捺钵(斡鲁朵)之中,造成人们误认为辽帝的“御帐”就是都城。
  • 康鹏
  • 全文[ PDF 0.0 MB ] 2017.2(4):0-0  共有 1617 人次浏览
  • 民族传统工艺遗产的活态流变——以四川少数民族传统工艺遗产为例
  • [摘要]民族传统工艺遗产一直处于活态流变之中,表现出兴盛、变异、衰退等不同类型,主要动因在于民族传统工艺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消费在现代社会多种力量影响下发生了不同变化。特色消费群体对民族特色工艺品的需求,是这种民族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针对民族传统工艺遗产不同类型的流变,应该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张建世
  • 全文[ PDF 0.0 MB ] 2017.2(4):0-0  共有 1746 人次浏览
  • 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
  • [摘要]20世纪上半叶,凉山彝族丧葬文化主要有火葬和土葬两种形态,以火葬为主;目前则出现了火葬、土葬和“火葬加垒坟”三种形态。丧葬文化发生变迁的内部动因是彝族灵魂观和疾病观的变化,外部动因是族群互动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从形式上看,与20世纪上半叶相比,当代的彝族丧葬文化出现了变异,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杂糅的“克里奥尔化”,呈现出“散逸的现代性”特点;但是其内核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是一种变异中的延续。
  • 巫达
  • 全文[ PDF 0.0 MB ] 2017.2(4):0-0  共有 1483 人次浏览
  •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民族构成与文化互动
  • [摘要]从民族走廊研究、喜马拉雅研究到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民族研究,体现了在一个更大空间范围讨论青藏高原民族构成和文化互动的学术诉求。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民族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生态、民族社会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青藏高原周边区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阐释,尝试建立一种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持续关联,进而扩展到青藏高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关联,论述青藏高原文化与东部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各文化体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
  • 刘志扬
  • 全文[ PDF 0.0 MB ] 2017.2(4):0-0  共有 1505 人次浏览
  • 省直管自治县: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路径探索
  • [摘要]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在深化体制改革和城镇化背景下,面临着城镇化建设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兼容、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困惑,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县是最基层的民族自治地方,普通地区省直管县改革取得的成效,为“省直管自治县”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本文观察和研究改革过程中不同类型自治县面临的问题,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对自治县发展的影响,并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依据,探讨“有条件的地方”省直管自治县的优越性,提出以赋权的方式有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自治县面临的制度困惑,为自治机关自治权的进一步落实,为加快自治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 陈永亮
  • 全文[ PDF 0.0 MB ] 2017.2(4):0-0  共有 1416 人次浏览
  • 加拿大多民族国家构建中的国家认同问题
  • [摘要]多民族国家构建的特殊历史过程和民族(族群)成份的高度异质性,使加拿大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呈现出非常复杂的面相:历史上,加拿大土地上的四个民族或族群,即法裔民族、英裔民族、土著民族及新移民群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或“国家”认同。二战后,加拿大的国家认同逐渐演变为各民族或族群对加拿大联邦的认同。为了调和或解释这几大民族,尤其是三大少数民族(族群)有矛盾的,甚至结构性冲突的国家认同,加拿大史学界提出了有限认同的说法。它是加拿大国家认同状况的总结和写照,体现了加拿大人在处理国家认同方面的灵活性和以实用主义为基调的政治智慧。
  • 周少青
  • 全文[ PDF 0.0 MB ] 2017.2(4):0-0  共有 1590 人次浏览
  • 比例代表制框架下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分析
  • [摘要]民族政治参与是民族政治的重要议题,也是多民族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依托当今世界流行的比例代表制,一些国家的少数民族群体利用政党竞选、公民投票、推选代表等方式获得了政治发声机会。诸多国家制定的比例代表制框架下的民族政治参与制度,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体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少数民族群体融入更加广阔的政治舞台提供了通道。受到国家结构、民主水平、身份承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例代表制中的民族政治参与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不同方式也决定了少数民族群体权益的实现程度不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保障。
  • 严庆 牛朋利
  • 全文[ PDF 0.0 MB ] 2017.2(4):0-0  共有 1388 人次浏览
 1